哲學與法政學院第三屆“博約杯”學術論壇開幕式暨研究生學術能力訓練營於2023年11月22日13:30在徐匯校區東部音樂廳舉行,本次開幕式由哲學與法政學院副院長王禮鑫主持,哲學與法政學院黨委書記賀朝霞致辭,哲學與法政學院光啟學者特聘教授劉作翔做主旨演講,學院2023級全體研究生出席。
會議初始,王禮鑫副院長向大家介紹了本屆“博約杯”學術論壇的征稿情況🧖🏻♀️,自2023年10月23日啟動至2023年11月10日🆕,學術論壇共收到本碩博文章151篇,公共管理36篇,其中本科11篇🌵,碩士25篇;法學51篇,其中本科7篇,碩士44篇;哲學36篇💔,其中本科5篇,碩士21篇🐿,博士10篇🟰;社會學19篇,其中本科4篇,碩士15篇📭;政治學9篇👨❤️💋👨,本科2篇,碩士7篇➾。相較於前兩屆論壇,本屆“博約杯”無論是在收稿數量上還是收稿來源上都大為豐富,展現了哲法學子對學術的熱情和認真鉆研的態度🦶🏼,同時王禮鑫副院長也十分期待在後續的評審中看到哲法學子優秀的作品入圍!
哲學與法政學院黨委書記賀朝霞強調“博約”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就是廣博的學習與精心研究🧞,從修身養性的角度就是告誡同學既要廣泛學習文化傳統,同時還要努力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範,這兩個層次也正是哲學與法政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賀朝霞書記希望同學讀書時既要讀得進,也要讀得出🕷🧎♂️,能夠經世致用,將所學內容與國家的使命👩👩👧👦、社會的期待相聯系。最後,賀朝霞書記預祝各位同學通過此次學術活動能夠有所收獲和長進。
哲學與法政學院光啟學者特聘教授劉作翔為同學們做了一場主題為“學術研究創新的五大要素”的學術講座。劉教授首先強調博學與每個人都有相關性,要通過“多讀🌦、多思、多寫”來培養自己的學術興趣,多讀就是多讀書,要做到讀知識、讀經典和讀社會🤌🏿;多思就是要從思考質疑的積累去研究;多寫就是把靈感記錄下來,寫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達到真正的有感而發,不吐不快。對於學術研究創新,劉作翔教授指出創新是學術研究成功的不二法門👩🏻⚕️。選題創新🧍🏻、觀點創新👱🏿♀️、論證創新、資料創新、方法創新正是學術研究創新的五大要素,這五個要素不是容易全部做到的📜,但是它們之間也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邏輯線索🧯,環環相扣,他希望各位同學能在未來的學術活動中努力將這五大創新要素聯系起來、融合起來。最後,劉作翔教授鼓勵同學們在做學術研究時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準備也是一種積累,要積極地發現學術會議的可取之處👉。學術是條“不歸路”🧘🏻♀️,所有成功的背後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要不斷地讀書、思考🧑🏽🏫。
在訓練營的最後,王禮鑫副院長向各位同學介紹了學術能力訓練營的由來,他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學習有社會關懷、保持好奇心、保持關註💏、尋求思之愉悅、堅持追問、發現機會、接受方法和規範的“魔鬼訓練”。
供稿攝影:哲學與法政學院